NEWS

媽媽骨折後怎麼照顧,該找哪些資源?
社區居家護理師<BR>林治萱

社區居家護理師
林治萱

吉紅本屋負責人、社團法人臺灣幸福心照顧樂活協會常務理事。曾任公衛護理師多年,相信每個人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一本書,照護也應該充滿多元樣態。開辦YT頻道「吉紅保健室」,提供高齡者實用多元的日常照護知識。

小玉是獨生女,媽媽70多歲、獨居在屏東老家,兩週前下公車時不小心拐了腳,原本不以為意,一跛一跛地走回家,直到半夜疼痛難忍,到了急診室才發現腳踝骨頭斷了。媽媽出院後,跟著小玉回到北部的電梯大樓療養。

剛到小玉家住的媽媽,終日臥床疲憊、胃口不好,時常吃了三兩口精神不濟就躺回床上;又因為如廁不方便,索性就不喝水了,直到某天小玉加班回家警覺媽媽發高燒臉色蒼白,呼吸急促叫也叫不醒,緊急送醫照了胸部X光才發現罹患了肺炎。

其實小玉媽媽的症狀,是典型的「廢用症候群」之一,指的是因為缺乏身體的活動、飲水、營養、藥物、肌肉骨骼萎縮疏鬆、吸入性肺炎等等,導致一系列的身體機能衰退。

 

廢用症候群(disuse syndrome)初期主要有下列5個症狀,例如:

  1. 日常生活什麼事情都不想做
  2. 講話聲音愈來愈小,甚至上氣不接下氣
  3. 肌耐力不足,常說自己疲累
  4. 平躺導致腹壓與腸蠕動不足或飲水不夠導致便秘
  5. 久坐或久躺導致身上有淺紅色或發白的皮膚壓傷或破皮

 

4策略防止長輩身體機能衰退

一旦出現上述的症狀,就代表長者的體況走向下坡,可以採取以下策略避免進一步的傷害產生:

1. 主動安排回診

向醫生了解骨骼復原的進度與何時可以下床負重;向物理治療師請教肺部廓清運動與臥床時能維持肌力的方法。

2. 輔具資源連結

向地方的輔具資源中心借用便盆椅或助行器、柺杖,並向治療師學習正確使用方式。

3. 善用社區營養推廣中心資源

記錄體重與肝腎功能、飲食紀錄後,到社區營養推廣中心諮詢營養營養師建議後,再選擇合適的補鈣食材或營養品,也可學習簡易備餐方式。

4. 學習高齡者日常生活照護技巧

向社區居家護理師、家庭照顧者中心尋求照顧技巧指導教學,了解併發症的徵兆,從飲水與排泄的平衡、口腔衛生等,預防吸入性肺炎產生。

 

骨折後的療養歷程中,須全程關心患者臥床休養期間的飲水與排尿狀態,因為當身體有足夠的水分,才不容易因脫水導致急性腎衰竭,也才能代謝止痛藥物與抗生素藥物,避免其他合併症發生,例如在高齡者身上常因為多重藥物使用譫妄,會導致個案突如其來地胡言亂語或意識不清,不可不慎。

 

妥善安排上述照顧重點後,亦可請治療師指導如何進行提升肺活量的活動,例如小玉媽媽可用手拿小寶特瓶簡易上肢身體活動,目標是讓增加心跳有點喘,促進肺部廓清都可以避免肺炎產生。更重要的是也能夠從活動中適時放鬆肌肉與情緒,讓復原之路走得更穩。

注意事項:

  1. 骨折在不同部位的手術方式與術後回診不盡相同,請主動與您的醫療人員討論。
  2. 營養諮詢建議攜帶個案最新的抽血驗尿報告,以及個案的飲食紀錄,到社區營養推廣中心尋求合格執業中營養師進行討論。

(本文作者為吉紅照顧本屋負責人林治萱護理師)

 

https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blog/4246